肯德基全职大夜班就职日夜录
现在是夜晚9点50分,我要从家里出发动身前往肯德基餐厅了。之所以那么晚才启程,是因为我就职的是大夜班岗位,出勤时间由夜晚的23点持续到早上7点整,工作时长8小时。

到达餐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制服、考勤打卡然后洗手上岗。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做「大夜」这一份工作了。
2018年末,当我阅读完《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后,内心便萌生了一种想法:我也想走进这样的社会活动中,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毕竟「要认识一条道路,亲自走一趟比所有的猜想和描述都强得多」。而且,做餐厅服务员也不像《崔松旺卧底黑砖窑》、《罗霞卧底传销集团》、《涂俏撰写世纪之痛》的调查记者们的实践般有性命安全之虞。所以趁着阅后余热,我上求职网站检索,发现一家位于天河区与白云区交界处的肯德基正招收员工。由于我早上还有一份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所以可以选择的就只有通宵班这个班次了。 于是网上预约前往现场相谈,提交资料与健康证后,成功入职。
然而,这次的大夜工作只持续了短暂的四个月。19年春我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离开广州。只是当时的我不曾想到,在未来的某段日子,我还有机会再次踏足这份工作。
无心插柳
再次走进这份工作的契机,源自一场突如其来波及全球的大疫 - COVID19。由于新冠疫情疑似有大范围蔓延扩散迹象,日本政府宣告「外出自肃」,为响应政策,日本不少公司提案「在宅勤務」,其中就包括我当时所在的会社。所谓「在宅勤務」,即是不再强制员工必须以在办公室现场出勤的方式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在家办公。
其实这个关于居家办公的提案也不是什么很新鲜的事,因为早在1997年日立前CEO牧本次雄就提出过“数字游民”这一概念,并著作同名书籍。他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移动办公、远程办公将会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 如他所预见,时至今日,有许多国家与地区如爱沙尼亚、西班牙、冰岛、马来西亚等,都提供“数字游民签证”这个允许外国人以远程工作方式合法停留在当地的居留许可。所以,当会社开始推行宣导员工「在宅勤務」,我欣然接受。
转变出勤模式之后,我申请年假购买机票,准备回母国享用假期并开始远程工作的过渡与适应。相较于日本,国内的防控工作相当成熟。当我乘坐国际航班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后,一路上都有“大白”专线指引,测温采样。从航站楼出来后,便随隔离大巴和其他旅客一起被统一接送至隔离酒店。
对于会被运去哪里,一路上我都是模模糊糊的,直到下车那一刻呼吸到城市的新鲜空气,我才看清楚我所开的盲盒 -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的北海稻酒店。排队签名,刷卡付款,为期14日的集中隔离观察正式开始。

幸运的是,我被分配了一间双床房。说是隔离观察,其实除了不能出房间门以外,独立卫生间洗浴室,送上门的一日三餐,诺大的房间,和免费的WIFI,都让我在这里享有很高的自由度和舒适感。
入夜之前
然而,居家办公并没有我想象中般美好。
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觉得相当自在舒服,不必赶点上班,还可以在平衡私人生活的同时弹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但是这种兴致勃勃,很快便被一成不变的无聊感淹没了。如前文所言,从隔离酒店出来以后,出于对病毒的敬畏和凭健康码通行的管控,我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番禺区的一个小岛上,租了一间城中村的大单间,过起了深居简出的日子。
狭小的空间和移动的局限性成为了这种负面情绪的催化剂,我开始变得烦躁焦虑,甚至自言自语。另外饮食的不规律过度放纵和运动的缺乏、都使我的身心健康开始走向失衡。
为了不再陷于此种苦况, 我想起了「大夜」这份工作。
入夜之后
先后入职的两家肯德基,都位于地铁口,是客流量极大的餐厅。其中一家更是与珠江新城隔江对望,在餐厅的观景窗旁的餐桌上能远眺广州塔。每日清晨,都能看见塔身的钢骨水泥沐浴在晨曦之中的绝景,是个非常适合吃着早餐醒神的地方。


服务员的工作比我想象的要辛苦。醉酒后在餐厅大堂就地便溺的,流浪汉想吃霸王餐的,执勤中的保安进来借题发挥的…… 大晚上的遇到无理要求或行为不检的客人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就这个职位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适合终身发展,直到退休的工作:依法按时缴纳的五险一金,从不拖欠发放的工资,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肯德基是绝不会随意对员工进行罚款。除此之外,肯德基有着清晰的晋升机制,例如在第一家肯德基离职之前,当时的店长就曾给予我提拔为时薪经理的机会;在第二家肯德基就职的时候,就有一位比我早三个月入职的前台姐姐,在我离职的时候通过了时薪经理的推荐面试,进行上岗前的学习中。
「大夜」的工作流水主要分为两部分:与晚班对接开始宵夜的营业,和准备早餐物料开始早餐的营业。大夜有两位同事,一名值班经理和一名前台。我所在的岗位负责的是总配和厨房,工作内容其一包括裹粉炸肉或使用烤箱烤制物料,然后把物料送到生产线上组装至可呈递给顾客的成品。
虽然同样都是大夜,但是在不同餐厅工作的体验那是截然不同的。这家与广州塔相望的肯德基是我就职过的店铺中最繁忙的一家,不论是宵夜还是早餐都常让人忙碌得停不下来。
另外,营业额高的店铺,在员工的隐形福利上也会相应的大方许多。



满身热汗地在厨房和总配之间周转流连,好不容易来到中休时间,总算苦尽甘来。毕竟我也不是超人,一天两份工作连轴下来,全赖中休1小时的补觉维持这份体力活的游刃平衡。
两份工作付出的可不止两倍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十分幸运的,我在这几家肯德基都遇到了宽厚的上司和乐于分享的同僚。讲来也有趣,也许是出于对我“同时打两份工”的怜爱,在一些小事情上,我能感觉到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松弛。
我想,这种松弛一部分来自他们本身就是富有底蕴格调之素养的人。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中国百胜肯德基人文关怀、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文化。无偿使用且保持清洁的厕所,免费提供的热水或冰块,乃至漂泊游民的短暂落脚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润物无声地展现了这个品牌春风化雨的温暖风貌。

“双拼”生活
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点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
——《格林童話》
在过去的10个月里,我就像被自动化编程的机器人,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流生活着。清晨7时一到,我便如仓皇逃离的辛德瑞拉,径直来到考勤机边打卡下班。为了赶上首班车,免得猝不及防的高峰拥挤造成骨牌效应影响我早上的休息和工作,有时候就连衣服也赶不上换了。
这种脱离意识流的生活需要极强的活力和意志力,要是再让自己的神经过度紧绷,便和做这份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所以,在休息日里我会尽量避免宅在家里,多往户外出发,在徒步与运动的过程中调节身体和缓解压力。受限于大夜的工作多是单休,江门、港澳、深圳、珠海、中山……这些距离广州不远的省内城市成为了目的地的最优选。日归旅后把走过的一步一路变成博文里的一字一句,看着洋洋洒洒的归档列表,只觉得这种充实的生活是如此值得。
除此之外,每天上下班乘坐公交的通勤时间大约1个半小时,利用这个间隙断断续续地自学法语,用6个月的时间通过了DELF A2等级考试。
一纸证书,12篇博文,1354公里里程,40336.86元酬劳,和一些小感想,是我这10个月“双拼”生活的所得所获。



职场甘苦谈

历经两次「大夜」,我的内心活动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年少时的第一次,会对于自己诸如“学历”“经历”等条件背景而在岗位中学习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当我走入社会磨练几年后,以更开阔的眼界重返「大夜」,才后知后觉,这种“良好感觉”只是赖于这些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编制的一套完整的作业规范流程,是流程的「标准化」让我高质高效地掌握这些操作。
作为一名职人,技艺的熟练固然重要。但在职涯中,只靠技艺也许会走得吃力,特別在当你决定选择一辈子从事于某个事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你会遇到各种面貌的人,用着五花八门的思考方式,应付自己的工作与遭遇。如何在这种碰撞与落差之中,找到照见自己的那块镜子,我想这正是职场修行的有趣之处。
虽然直面自己的局限性和愚蠢实在让人难受,但正是这些“成长的阵痛”提醒了我该从自我陶醉中挣脱出来面对事实,认真反省自己。
“太好了!”是我此刻心底涌出来最真实的话语,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大夜这个工作并让它成为我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实在是太好了。

朝7时12分,赤岗駅,谢谢你,ここでサヨナラ。